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

中心新闻
中心动态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千湖峰会•生猪母仔一体化精准饲养技术高峰研讨会”在汉举行
2022-08-16

开幕式现场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刘涛 通讯员 魏宏逵)我国是全球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生产了全球约50%的猪肉,但目前仍面临不少挑战,如生产成本高、原料价格攀升、行业周期变幻。如何提高生产水平、降低投入成本、增加养殖效益,成为摆在养猪业面前的亟待破解的难题。为破解制约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由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彭健教授发起,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和我校主办的“千湖峰会·生猪母仔一体化精准饲养技术高峰研讨会”于813日至14日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8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士围绕制约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聚焦生猪精准饲养的最新研究技术及产业应用成果,开展系列专题研讨,共话“产业的危与机”和“技术的精与准”,为我国养猪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王清华副市长致辞

开幕式上,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清华代表武汉市人民政府对各位嘉宾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关心和支持武汉农业事业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精英翘楚齐聚江城,共同拉开“千湖峰会·生猪母仔一体化精准饲养技术高峰研讨会”的帷幕,交流思想,共谋发展,这是对英雄城市的极大支持,必将引领行业发展风向标,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介绍了武汉市的基本情况后,王清华表示,武汉正在全力打造“现代种业、菜篮子、农科创和农业家庭”四大重点产业链,热情欢迎与会专家和企业发挥优势,加强与在汉高校院所对接,加大在汉创新布局,共同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农业科技原创性突破、应用性转化、规模化量产,让农业成为更有“科技范儿”的产业。

李召虎校长致辞

李召虎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作为一所畜牧学、兽医学学科实力见长的高校,华中农业大学长期致力于生猪领域的科技创新,在猪病防控、生猪遗传育种与繁殖、猪的营养与饲料等方面优势特色显著。近年来,学校积极发挥在生猪领域的科技与人才优势,牵头组建和发起成立了生猪健康养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动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前沿科学中心等系列重要平台,推动优势资源要素集聚,推进产教融合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落地生“金”,为助推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陈焕春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教授在致辞中向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及全国各位专家、同行、企业家对本次会议的支持,以及长期以来对华中农业大学动医、动科两个学科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猪肉是中国最大的单项农产品,年产值1.56万亿元,带动了3万多亿元的其他产业;肉蛋奶供应的增加与我国人均寿命增长、人均身高增长及我国运动员奖牌数量增长高度相关,养猪行业对国计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为此感到自豪。陈焕春表示,养殖业六大产业链分别是品种、营养、疾病、智慧养殖、环境及加工,本次大会聚焦“营养”,围绕母仔一体化精准饲养技术,不仅与提高品种的质量有关,与抗病有关,更与环境有关,对养猪行业至关重要。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母猪、公猪和仔猪的一体化精准饲养,以及养猪生产大数据分析,提升企业养殖水平和盈利能力。

中山大学陈瑶生教授作报告

我校周远飞副教授作报告

我校王超博士作报告

我校魏宏奎副教授做报告

彭健教授作报告

大会现场

针对母猪繁殖性能差的问题,南京农业大学刘红林教授为大家解析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机制;四川农业大学吴德教授、方正锋教授和我校周远飞副教授带来不同遗传背景和性能水平母猪的精准营养供给和营养调控方案。针对公猪饲养管理问题,我校魏宏逵副教授分享了目前国内公猪饲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并针对性地从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和数据管理角度提出解决方案。针对断奶仔猪腹泻和生长效率问题,中国农业大学谯仕彦院士、广东省农科院蒋宗勇研究员和浙江大学汪以真教授,分别从母-仔肠道微生物传递调控免疫、精准营养供给和发酵饲料应用角度为带来解决方案。针对精准饲养技术如何落地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熊本海研究员介绍了先进的精准饲喂设备及应用;广西扬翔研究院院长兼扬翔集团公司营养总监谭家健博士介绍从企业组织管理和生产一线执行角度,分享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针对如何打造企业的数字化生产问题,我校王超博士介绍了由关键指标构成的种猪生产性能关键指标体系及内在逻辑,呈现如何通过关键指标对标找差距、定标准;介绍最新的种猪生产大数据分析系统,演示如何实现对种猪生产的实时监控、历史追踪、成绩预测和成因分析。大会发起人、我校彭健教授从“母仔一体化”理念的内涵出发,分享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生产成本的数据分析,并从“母猪-仔猪一体化”“繁殖周期一体化”“后备-生产一体化”“饲养技术和数据分析一体化”角度讲述提高种猪繁殖性能,推动“增效降本”的综合技术体系。

座谈会现场

研讨会邀请全国10家农业重点头部企业进行了座谈。正大集团、大北农科技集团等已在汉投资布局的企业负责人感谢武汉市多年来在企业发展方面给予的帮助,分析了当前饲料等投入品行业面临的新的发展难题,提出了继续深耕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等全产业链的发展目标。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施亮介绍了企业与我校在校企合作、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四川德康集团、湖南新五丰公司和广西桂垦牧业负责人表示,武汉是一片投资的热土,将加快在汉产业布局。会上对武汉市农业农村招商引资进行了推介。

百川论坛现场

活水论坛现场

研讨会期间,还举行了“百川:产业的危与机”“活水:技术的精与准”两场主题论坛。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施亮,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根,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资深副董事长周永顺,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易敢峰,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艳书,广西桂垦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有恩,礼蓝(上海)动物保健有限公司饲料事业部总经理陈继荣;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温氏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吴珍芳,广西扬翔研究院院长兼扬翔集团公司营养总监谭家健,温氏股份研究院饲料营养技术中心总经理谭会泽,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李牧,四川巨星集团苏宁,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匡自修,礼蓝(上海)动物保健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总监张显东,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肖运才博士,湖北绿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丽,嘉利多生物技术(武汉)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总监曹昱,分别结合企业经营实践,就有关议题做了分享。


李德发院士致闭幕词(以上图片由通讯员 张东 摄)

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院士在闭幕式致辞中介绍了动物营养领域正在进行的有关工作。他提出,在饲料生物技术方面要创新,要有更多的创新生物技术,要用创新引领畜牧行业的发展。他希望“千湖峰会”能够继续举办,在实用技术方面引领更多的创新,在沟通层面促进行业交流;希望在华中农业大学领导下,在陈焕春院士指导下,在彭建教授努力工作下,使“千湖峰会”能够办得越来越好,引领和指导行业的发展。

会议期间,大会发起人彭健教授就峰会主题接受了科技日报、中国日报、农民日报、湖北日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的专访。

彭健教授接受媒体专访(记者 刘涛 摄)

彭健教授表示,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猪的遗传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母猪、仔猪和生长肥育猪的性能差,投入产出比低,是造成养猪生产成本劣势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单纯依靠降低饲料成本并不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增效方案,必须提升生产性能和效率,通过“增(强饲料转化)效(率)”来实现“降本”,最终实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标。

彭健说,对比中外生猪生产性能水平可以发现,母猪的繁殖性能低是我国养猪生产的最大短板,是制约我国养猪业提质增效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技术瓶颈。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生长育肥期的饲料转化效率的差距约10%,而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Weaned pigs per year per sowPSY)的差距高达30%以上。如果将PSY17头提高到美国平均水平,则造肉成本可降低约1.12/kg。另一方面,要实现生长育肥期的饲养降本,不仅要依赖饲料营养技术的提升,而且需要母猪能提供断奶体重大的健康仔猪,为高效和健康的生长打下良好基础,从而节约饲料成本和健康成本。因此,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提供更多的高质量断奶仔猪,不仅是降低仔猪生产成本的核心,而且会推动生长育肥期的生产成本降低。

彭健从技术角度分析,要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推动“增效降本”是一个综合课题,解决的思路不仅仅是营养思路,而是要找准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然后运用“一体化”的关键饲养技术方案来解决关键问题。具体来说,“一体化”的内涵,包括母猪繁殖周期一体化、母猪仔猪一体化、后备母猪-生产母猪一体化、公猪母猪一体化,以及养猪生产和数据分析的一体化。

彭健提出,应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一体化精准饲养技术可显著提高母猪PSY。目前该技术体系在生猪年出栏量全国前20强企业中的9家应用,累计推广超500万头母猪,2021年应用该技术的母猪头数突破160万头,占全国规模化猪场母猪存栏量10%。成果推广后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增加1头以上,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引领了行业理念革新和技术革命。

据了解,本次会议筹备历时两年,在严格遵循省、市防疫有关要求的前提下召开。会议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对行业未来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共有约48万人次通过网络收看了线上全程直播。